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078期
编号:123455
王安石新法与北宋医学教育改革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78期
     1908年,梁启超作《王荆公》(后名《王安石传》),提到王安石新法中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情况说:“又于大学置医学教授,以翰林医官以下与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为之,学生常以春试,取三百人为额。有方脉科、针科、疡科,考察升补,略如诸学之法……此荆公教育行政之大概也……观其有律学、医学等科,与经学并重,则是分科大学之制,实滥觞于是,其起原视英之阿士弗大学为尤古矣。”

    在梁启超之后,各种《中国医学史》教材及专著都提到这件事,有的学者还据此阐发王安石的医学教育思想。但是,经查存世的史料,包括王安石诗文和奏章,迄未发现有王安石本人提及过医学教育。王安石究竟与这一改革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试对有关史实略作考查。

    王安石任相时提升太医局

    《宋史·选举志》载:“医学,初隶太常寺,神宗时始置提举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学生三百人。设三科以教之:曰方脉科,针科、疡科……崇宁间,改隶国子监……分科教导,纠行规矩。立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外舍二十,斋各置长、谕一人。”

    这里可以看出,梁启超文中有一处小差讹,即宋神宗时的医学教育并未列入太学(即国子监),那是宋徽宗崇宁年间的事。宋朝医学教育早在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主政时已经成立,宋神宗时“始置提举判局官”的意义是提升了医学教育的地位,亦即从原来从属于礼部太常寺的一项职能,变成一个有正式编制的机构,提升了级别。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改革正式实施于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任命知制诰熊本出任太医局提举,两位医官单骧和陈应之出任其副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