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132期
编号:124690
柔性引进中医药人才 助力西部高校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32期
     通过分析西部地区人才现状,以及地域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实现西部中医药高校人才共享,首选柔性引进模式。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根据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采取“柔性引进”为主体的多种形式。

    充分利用“血缘”“地缘”“业缘”“学缘”等各种人缘关系,引才借智,形成“柔性组团”,打造教育、科研人才队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展“四个一工程”(即讲一门课、做一个讲座、开展一个项目、培养一个人),实施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即“一参、二主、三领军”),带动人才自身培养,推动中医药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中医药高校教育、科研跨越式发展。

    人才共享是发挥人才最大创造力的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方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和人才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不断加剧人才竞争。人才已成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和第一动力。目前,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扰。人才共享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 百拇医药
    人才共享理念产生于人才租赁,是人才流动的形式之一,是人才跨地域、跨单位提供智力服务的形式。人才共享拓宽了选才、用才视野,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体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西部中医药高校实现人才共享已成为发展西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人才匮乏制约西部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匮乏是制约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制约西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有40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2.32% 。目前,西部也是我国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受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待遇等诸方面因素影响,很多发达地区的中医药人才难以引进。

    据统计,西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东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1%,却集中着占全国人才总量43.2%的专业技术人才,且其中有344万专业技术人才处于闲置状态。调查显示,全国高级专家75%分布在东部地区,中部占21%,西部仅占4%。经济学家徐逢贤用了7年的时间,实地考察了东西部地区的30个县,他得出的结论是东西部的综合人才差距为10/1,用15.5%的人才来支撑占国土面积57%的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截至2014年底,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总量约3536万人,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23.6%。从西部人才资源整体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四川和重庆人才资源较为密集,占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总量的近一半。西藏、青海和宁夏人才资源相对匮乏,3省、自治区人才资源总和不及西部总量的1%。人才总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四川、重庆、陕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广西、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特别是西藏地区人才资源匮乏。西藏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高原缺氧导致内地中医药人才赴藏工作不适应,人才流动大,知名人才引进比较困难。
, 百拇医药
    在地域环境方面,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恶劣,生存环境不适宜,自古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不能和东部相比。如新疆地区有大片沙漠,干燥缺水、昼夜温差大;西藏青海等地区多为游牧民族,又处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地势极高,内陆中原地区的人无法在此长时间作业,本地优秀人才大多通过高考去到外省,而其他地区的中医药人才又很少往西部走,导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中医药人才的支撑。

    在社会经济方面,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待遇相对偏低,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加上思想不够解放,平均主义相对严重,知识分子科技人才待遇偏低,导致难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已从人才资源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实惠,因此,他们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地到处搜寻和挖掘人才。一旦发现一个人才,可以特事特办,不要任何手续,使其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其优惠政策、措施和实力让西部省份望尘莫及。而且东部的优惠政策不断更新,客观上加剧了西部中医药人才的流失,造成西部中医药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

    实现人才共享 需重视柔性引进
, http://www.100md.com
    鉴于西部地区地理环境不利、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在中医药人才引进方面,首选柔性引进模式。柔性引进是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的情况下, 对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模式,已成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效手段,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稳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优选。早在1999年, 教育部就提出“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 探索和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管理模式和教师资源配置与开发的有效机制”的思想。

    要实现人才共享,就要确定指导思想。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根据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采取“柔性引进”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血缘”“地缘”“业缘”“学缘”等各种人缘关系,引才借智,形成 “柔性组团”,打造教育、科研人才队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展“四个一工程”(即讲一门课、做一个讲座、开展一个项目、培养一个人),实施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即“一参、二主、三领军”),带动人才自身培养,推动中医药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中医药高校教育、科研跨越式发展。
, 百拇医药
    要实现人才共享,就要确定基本原则,围绕七大原则进行柔性引进。学科建设原则,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柔性引进应始终围绕提高学科建设主题。教学能力原则,针对高校所需现代知识模块需求,柔性引进相关教学人才,提高教学能力建设。科研能力原则,针对高校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关键技术,以项目为纽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原则,针对高校教育、科研管理关键问题,柔性引进相关管理人才,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协同创新原则,针对高校科研人才薄弱问题,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为纽带”,加强科研协作,解决制约学科和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柔性务实原则,以务实的精神,开展“四个一工程”,使柔性引进人才任选一项工作,即讲一门课、做一个讲座、开展一个项目或培养一个人。人才培养原则,制定西部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即“一参、二主、三领军”,积极引导本校教研人员首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待积累一定工作基础后主持重点重大项目,最后成为科学研究的领军人才。

    多举措实现中医药人才共享
, 百拇医药
    要实现西部中医药高校中医药人才共享,需要做到以柔性引进为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具体举措有:

    开展本科教学人才柔性引进,针对高校所需现代知识模块需求,采取特聘讲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兼职教授,提高本科教学师资队伍水平。

    开展研究生教育人才柔性引进,通过与校外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业学位授权点合作,聘用研究生兼职导师,建立“1+1”双导师制,开设核心专业课程、前沿领域课程等,实行“两段式”联合培养模式,提升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

    开展学科建设人才柔性引进,通过与校外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业合作,聘用兼职学科带头人,建立“1+1”学科团队。每个学科团队配备校外特聘学科带头人1名作为合作教授,学术骨干1名,负责落实学科建设的具体工作。重点聘任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的专家兼职学术实职,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指导,或开展实质性的教学科研工作,带动学科发展;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以兼职教授身份不定期地来校授课、短期讲学、做报告、开讲座,或进行其他学术交流活动。
, http://www.100md.com
    开展科学研究人才柔性引进,以科学研究和开发为核心,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为纽带,以研究生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为目标,聘请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百千万人才等为特聘教授、名誉教授、兼职导师,共同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或与其签订工作协议,承担项目或者研究课题,提供智力服务,指导或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建立访问学者基地,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

    开展产业发展人才柔性引进,为促进高校成果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聘用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化专家为兼职教授或特聘专家或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展创新研究,促进成果产业化。

    开展科学管理人才柔性引进,通过与校外单位校级管理、以及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处)、学工部等部门合作,聘用教学和科研管理人才为领导,培养教学和研究管理人才,提升教学和研究等管理能力和效率。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体制与机制共创新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中医药人才成长过程的特点,可以制定如下新策略:

    制定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新策略。目前中医药人才成长基本规律是:18岁+大学培养4年(医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一般博士毕业28岁,优秀人才一般还需在著名院校和导师团队培养5~7年,此时大约35岁,方可崭露头角,具有发展潜力(主要特征有大约10篇高水平SCI论文发表),这些人才在单位尚未受到重视,一般职称仅为中级,但他们雄心勃勃。因此,建议西部高校对这些人才出台新政策:(1)对国内人才,采取直接特聘教授,并提供启动经费,为培养国家自然基金“优青”“杰青”,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储备;(2)对国外采取特聘教授,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等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同时也可进一步培养人才成为国家自然基金“优青”“杰青”,以及“长江学者”。

    以柔性引进快速带动教学和科研项目研究。制定西部高校“百名人才柔性引进计划”,采取柔性引进形式,重点引进能够带动学科发展或突破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队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和完善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聘用制度,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指导作用。

    建立科研成果共享双赢模式,促进协同创新。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实行协作单位“双标注”,申请专利协同各方作为共同申请单位,即专利权单位,促进协作单位积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

    深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从有形效益,无形效益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投入与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在考虑论文数量、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把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及转化效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刘铜华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为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藏医药大学副校长), 百拇医药